青少年性教育

2024.06.21 拒絕全面性教育CSE的七個理由

拒絕「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的七個理由

 

文章來源:C-FAM or https://c-fam.org/wp-content/uploads/CSE-Briefing-Paper-8.26.18.pdf
中文翻譯:https://reurl.cc/qVjZvD


這篇文章由Stefano Gennarini法學博士、Marianna Orlandi博士和Rebecca Oas博士於2018年8月撰寫,提出了七個拒絕「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CSE)的理由。文中並主張推動唯有禁慾(Abstinence only)的貞潔性教育,幫助延遲青少年的性行為,等待到結婚,婚後守承諾,才是真正保護他們的性教育。以下摘錄每個理由的描述:

一、全面性教育並非政治中立

全面性教育的倡導者經常忽視不同國家在法律、宗教和社會風俗上的巨大差異,強調在全球推行一套統一的性教育標準。這些標準有時被認為是由捐助國和國際組織推動的社會變革工具,而非真正考慮到當地文化和家庭的價值觀。例如,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包含了教導0至4歲的孩童有關「幼兒期自慰」和社會性別認同(主觀任意決定自己的性別)的內容,這些內容與許多家長的信仰和價值觀相矛盾。又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建議從五歲開始教授兒童性別是由社會建構而來,而不只是生理性別的概念;以及5至8歲的孩子被教導「家庭」包括同性結合的「非傳統家庭」;和教導9歲孩子使用保險套的步驟,以及自慰不會造成傷害,但卻沒有教導孩子如何從性反應中冷靜下來,這些問題都引起廣泛的爭議。這些課程試圖通過教育改變傳統的性別定義和性行為觀念,然而這些改變未必被所有文化和家庭所接受。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2018年,50頁

此外,2004年的遺產基金會報告指出,根據2003年Zogby民意調查,90%的美國成年人支持向青少年傳達強烈的禁欲訊息,這與全面性教育的內容相悖。遺產基金會強調,家長希望青少年在高中畢業前避免性行為,而CSE計劃未能包含這一信息,甚至削弱了禁欲的重要性。CSE利用「基於證據」的主張排除禁欲資訊,聲稱禁欲無效。許多家長和學者質疑CSE的有效性,認為其不符合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和文化背景。

《國家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態度和觀點:關於性與禁慾的調查》,2009年,附件3-27,圖4

 

二、全面性教育無法降低性傳播疾病感染的風險

在美國,自2009年以來的數據顯示,儘管投入了大量資金推行全面性教育的項目,性傳播疾病(STDs)的感染率並未顯著下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每年有數百萬新的性傳播疾病感染病例,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尤為嚴重。這顯示全面性教育在實際效果上並未達到其預期的目標。

CDC,性傳播疾病預防資訊圖表,圖5

CDC,性傳播疾病預防資訊圖,圖6

 

三、全面性教育助長高風險性行為

全面性教育課程常常僅強調阻孕方法可以讓性行為變得更安全的認知,而非勸導青少年延遲初次性行為。這導致青少年認為性行為是一種正常且預期的行為,從而增加了性行為的頻率和風險。基於 CSE 模型的課程並不教導兒少避免性行為,而是要使用阻孕方法。性行為本身被呈現為一種常見且健康的娛樂活動。例如,青少年表示,這種教育讓他們感到比來自情侶更大的性行為壓力。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表示,這些性教育課程讓他們覺得青少年性行為是一種預期。此外,這些課程通常缺乏對性行為後果的充分描述,讓青少年低估了性行為可能帶來的情感和心理影響。

Ascend, 2016,圖7


四、青少年應該被教導避免風險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減少高風險的性行為

青少年性行為與情緒問題和憂鬱症狀有關。早期的隨便性行為會增加未來關係不穩定和婚姻失敗的可能性。性教育中的避免風險方法主要強調禁慾和對單一伴侶的忠誠,這些方法被認為能帶來最佳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經濟結果。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立場,禁慾教育是一個可實現且有益的目標,能有效預防性傳播疾病(STDs)和青少年懷孕,並減少性行為帶來的情感和心理問題。研究顯示,基於禁慾的性教育計劃在降低青少年懷孕率方面具有成效,並能防止由於使用阻孕方法而增加的風險行為。

相對於禁慾教育,全面性教育(CSE)採用減害/減風險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幫助青少年使用阻孕方法來減少性行為的風險,而非完全消除風險。這種方法假設禁慾和忠誠是不切實際的,並且對青少年的性行為持宿命論態度,認為青少年性行為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態度可能誤導青少年認為性行為是正常且預期的行為,並忽視了改變行為的可能性。關鍵問題在於教育者是否相信青少年有選擇禁慾的能力,以及他們自己是否有教導禁慾的信心和能力。
 

五、將全面性教育用為社會工程的工具,以推廣極端的性自主觀念

全面性教育(CSE)支持者認為,只有一種正確處理性的方式,因此鼓勵教師倡導新的社會規範。比如,人口理事會的指南建議避免使用「自然」或「正常」等詞語來描述性行為,認為這些詞語只是文化習慣。CSE 課程通常教導孩子,任何經過同意的個人(包括青少年或成年人)之間的任何性行為在道德上是相等的。它主張需要接觸「LGBT 孩子」,並幫助他們享受他們多元的性。

全面性教育經常教導孩子禁慾和忠誠的課程與負面的性觀念聯繫在一起,這種觀念必須被污名化或根除。事實上,任何試圖將性衝動描述為應該在婚姻之外抵制或克服的限制和指導,都被標籤為「文化障礙」、「偏見」和「道德偏見」。

國際計劃生育聯盟指出,性教育應使用積極的語言,表現安全性行為是有趣和愉悅的。CSE 指南包含具體的建議,鼓勵學生增加阻孕方法的使用,比如把保險套包裝成禮物,在浪漫晚餐前送給伴侶。此外,CSE 還教導其他保持親密的方法,而不需要進行性交,如全身按摩、共同沐浴、自慰、觀看情色電影等。儘管這些話題具有爭議性,但包括LGBT的性教育已成為主要的倡導點,並獲得聯合國和一些非政府組織的支持。
 

六、全面性教育削弱了父母的權利和聯合國機構的完整性

全面性教育課程普遍忽視了父母根據《世界人權宣言》和國際法所認可的教育子女的優先權和責任。父母被視為主要負責子女教育和福祉的角色。儘管全面性教育的支持者認為政府、組織、父母和教師都應當與其觀點一致,即消除性別刻板印象、偏見和對性的負面看法,包括兒童的性教育,但在歐洲各國,當父母試圖不讓子女參加全面性教育時,他們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子女被從家庭帶走的風險。鑒於許多全面性教育課程存在高度爭議內容,聯合國推廣的行動不可避免地損害其形象,並動搖其自身的組織信譽。全球各地的父母、教師和政治家有理由認為聯合國正在越界干涉他們的文化、宗教及其他超出其法定權力範圍的事務,這已經在一些地區引發了公開抗議。因此,聯合國政策不應涉及社會和文化工程,而應專注於提供基本資訊以確保兒童安全,並尊重各國自由選擇適宜的社會、文化、宗教和道德背景。

 七、在聯合國大會中通過全面性教育作為聯合國方案和國際援助的首選性教育模式,將為CSE在全球推廣立下法律基礎 

將CSE列入聯合國決議和方案意味著合法化社會工程,可能排除那些主張行為改變和強調禁慾為核心的保守性教育方法的機構。這種做法可能危及兒童的身心健康,增加資金流向關注「性權利」的團體和倡導者,同時也會加大對聯合國會員國改變法律的壓力,最終可能導致文化、傳統和宗教價值觀的侵蝕。CSE的支持者公開表示他們意圖改變社會,並推動各年齡段的自由、自主和愉悅性生活,例如,CSE 專家談到了必需教育那些可能不關注禁慾,或者認為他們的孩子不應在學校接受關於性取向、色情和性愉悅的教師和父母。

這七個理由顯示,全面性教育不僅在實際效果上存在問題,還在意識形態、文化敏感性和家庭角色等方面引發了廣泛的爭議。應該拒絕全面性教育的術語和背後的意識形態,以保護兒童的最大利益。唯有禁慾(Abstinence only)的貞潔性教育,幫助延遲青少年的性行為,等待到結婚,婚後守承諾,才是真正保護他們的性教育。

參考資料:
1. No CSE 列舉《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有爭議的部分按年龄划分的全面性教育危害〉
2. Stop CSE 停止全面性教育國際網站

3.Stefano Gennarini, J.D.〈世界衛生大會WHA拒絕全面性教育〉C-Fam, 2021
4.Rebecca Oas, Ph.D.〈為什麼全面性教育不是答案〉C-Fam, 2023
5.丁,〈瑞典 2008 至 2018年青少年性別不安確診數飆升 1500%〉No Self ID, 2020
6.〈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宣佈部門採取行動減緩梅毒疫情激增〉HHS新聞稿指出美國梅毒病例破70年紀錄,2024。
7.〈歐洲各地性傳染感染病例呈上升趨勢〉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ECDC) 警告歐洲各地性傳染病大幅增加,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