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吉安娜生命維護中心
關於我們
中心主旨
成立沿革
服務內容
聖吉安娜
全台非預期懷孕婦女服務網
最新消息
中心消息
開辦課程
活動報導
新聞報導
議題探討
維護生命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回顧
感恩祭
中心團體
課程回顧
國際會議
自然家庭計劃
自然家庭計劃是什麼?
克賴頓生殖照護系統 CrMS
自然生殖科技
資源下載
教會文件《人類的生命》通諭
教會文件《生命的福音》通諭
教會文件《人類性的真理與真諦》
教會文件《關於⼈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教會文件《位格的尊嚴》訓令
教會文件《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信函
手冊《台灣地區天主教會生命倫理指引》
手冊《貞潔生活的教理培育》
手冊《為什麼我們不需要墮胎》
手冊《自然家庭計畫》
手冊《婚姻 Marriage》
書籍《天主教基本倫理神學》
書籍《維護生命牧靈手冊》
書籍《祂造了男女》
書籍《瑪莉安,妳為何哭泣?》
書籍《愛、性與貞潔的真諦》
書籍《與兒童及少年談性說愛》
國小教案〈人是天主愛的創造〉
中學教案〈他的身體 她的身體〉
影片《身體神學》
影片《席捲全球的性革命》
會員專區
繁體中文
English
Facebook
次選單
最新消息
News
中心消息
開辦課程
活動報導
新聞報導
議題探討
懷孕與生育
婚姻與家庭
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
墮胎
安樂死
LGBTQ
青少年性教育
最新消息
News
議題探討
懷孕與生育
懷孕與生育
2024.11.01
沒有希望與對迎接孩子的恐懼
沒有希望與對迎接孩子的恐懼
作者:Shenan J. Boquet 神父
文章來源: Human Life International ”
Hopelessness and the Fear of Welcoming Children
”
數十年來,許多支持生命運動的活動家,如國際人類生命組織(Human Life International)的創辦人Paul Marx神父,一直警告說,
真正威脅世界的並非人口過剩,而是人口不足
。當他們提出這種觀點時,可以說是完全與主流背道而行。他們的聲音被一片預言末日的聲浪掩蓋,這些聲音宣稱,如果各國不集中資源降低出生率,將面臨迫在眉睫的災難。
支持生命的先知們看見,大量的資源被投入在散播這些危言聳聽的「人口過剩」宣傳上,同時也在大力推行阻孕與墮胎,並且宣揚以「自由」和享樂為核心的新性倫理。他們深知這最終會導致嚴重後果。他們看見,
在我們文化的核心深植這種反生命的心態,最終將結出沒有希望且沒有孩子(沒有新生兒)的腐壞果實,這是一個最終難以延續自我文化的社會
。
那些迷信「人口過剩」恐慌的政客與官僚,專注於眼前似乎迫在眉睫的人口過剩問題,無法想像到他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為未來更嚴重的問題鋪路。過去幾年來,情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如今,當初最熱烈宣稱人口過剩將帶來末日的自由派媒體、政客與官僚,開始為驟然下降的出生率及即將來臨的人口崩潰所帶來的種種經濟和社會問題而感到憂心忡忡。
提高出生率的努力已經失敗
在已開發國家中,許多國家開始推出昂貴的社會計劃,旨在提高出生率。這些計劃提供各種誘因,鼓勵夫婦迎接更多孩子,包括豐厚的稅收減免、低利率貸款、補貼的車輛和現金津貼。這些措施是在許多國家長期投入數兆美元在「免費」
阻
孕和墮胎服務之後出現的。有些國家在
各校園
還資助了「人口過剩」的宣傳和偏頗的性教育,強調絕育而不是
強調婚姻與家庭的價值
及
性與生育的關聯
。
然而,《華爾街日報》最近一篇令人警醒的文章指出,這些已開發國家政府急切扭轉少子化的努力成效不彰。
”
Worldwide Efforts to Reverse the Baby Shortage Are Falling Flat
”
文章開頭寫道:「
想像一下,若生孩子伴隨著超過15萬美元的低息貸款、補貼的休旅車以及終身免所得稅,人們會多生孩子嗎?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進一步指出,
出生率的
下降「比人口學家預期更迅速且更嚴重地衝擊了歐洲」。事實上,下降的速度如此之快,歐洲的人口已經開始縮減,預計到2050年將減少約4千萬人
。在政治層面,對於出生率下降的回應是採用應對人口過剩的類似方式。各國試圖運用國家力量來激勵能解決此新問題的行為。然而,這些努力迄今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華爾街日報》報導
:
「
歐洲以及亞洲面臨人口挑戰的經濟體,如:南韓和新加坡,長期以來透過提供豐厚的育兒福利,試圖扭轉人口減少的趨勢。然而,幾乎所有年齡層、收入和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生育率依然持續下降。那些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常表示,即便沒有福利也會生,而那些不生的則認為這些福利改變不了他們的決定。
」
即使在投入最多資源以提高出生率的國家,情況也依然如此。例如,
匈牙利常被視為重視人口問題的典範,並積極推行有利於家庭的政策,吸引夫婦多生育孩子。匈牙利每年投入超過GDP的5%於增加家庭規模的計劃,這個比例甚至超過其軍事支出
。然而,儘管投入如此巨大,當前的生育率約為每名女性1.5個孩子。這一數字雖高於許多其他歐洲國家,但仍遠低於每名女性生2.1個孩子的人口替代率。
為什麼獎勵措施無法奏效?
那麼,為什麼由政府資助的慷慨計劃對提升出生率幾乎沒有顯著效果?畢竟,調查中有相當多的夫婦表示,經濟困難是他們對生育更多孩子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減少生養孩子的經濟壓力,不應該會激勵這些夫婦生育更多孩子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華爾街日報》採訪的一位年輕匈牙利女性的話中得到直白的總結。現年28歲、住在布達佩斯的Orsolya Kocsis告訴記者,她明白如果她和丈夫生兩個孩子,他們可以立即獲得一筆政府補貼的貸款,用來購買更大的房子。「
如果我們決定生兩個孩子,基本上明天就可以買新房了。
」她說,「
但道德上,我不覺得為了買房而帶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正確的。
」
她的看法確實點出了,僅僅為了買房而生孩子並非最理想的理由,但她的話也透露出她心底深處的一種信念,即迎接孩子本身並不是一件良好而值得的事情。政府計劃的重點並不是為了讓人更容易買房,而是為了讓人更容易迎接孩子(為此可能需要房子)。但她並不想要!
問題可能在於,認為夫婦通常想迎接孩子卻因經濟困難而猶豫的假設,本身或許就是錯誤的。根本問題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文化(最終是精神)問題。
正如《The Week》最近一篇
文章
的副標題所寫:「
美國的生育率下降,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因為這個社會不喜歡孩子。
」該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育有一名孩子的年輕母親,她列舉了多個她所認識的人對嬰兒表現出直接厭惡的例子,似乎僅僅將嬰兒視為一種擾亂生活且不愉快的存在。她撰文的重點在於強調,作為一種文化,
我們不再視孩子為理所當然且美好的存在,而是將其視為對成人自由輕鬆生活的一種侵犯
。
希望對抗人口不足
在當前的公共討論中,關於出生率的話題往往缺乏一個顯著的角度:
任何更深層次的精神分析。對於像
父母身份
這樣深具人性意義的事,若只著眼於經濟或環境趨勢等外在因素的分析,便會失去真正的重點。
閱讀眾多關於「人口寒冬」的文章時,可以察覺到一種深層的、經常未明說的假設。許多受訪夫婦會談論迎接孩子的經濟挑戰,或表達他們對環境惡化的擔憂,並考慮生孩子會如何影響這些問題。但很快變得顯而易見的是,
根本上,他們只是不想迎接孩子。為什麼?因為他們害怕。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Cardinal Parolin)最近的評論正中問題核心。在回應有關教宗對低出生率擔憂的問題時,帕羅林樞機首先
呼籲各國應採取主動、務實的措施來提升出生率
。帕羅林樞機接著轉向強調教會牧靈工作的緊迫需求,呼籲培養人們內心希望的德行。他指出:「
沒有希望,沒有深信天主會幫助我們的生活,沒有對來自天主的幫助持開放態度,每一個困難雖然是真實的,但都會顯得被放大,自私的衝動就會更自由地強加給自己。
」
這段話中蘊含了極大的智慧。
現實是,許多夫婦顯然缺乏希望,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對生活缺乏超越性的視角。從小到大,他們沉浸在一種世俗且個人主義的文化之中,以至於無法想像其他的選擇
。對他們而言,人際關係基本上是追求自我實現和一種膚淺的快樂。
此外,缺乏對天主或上主眷顧的信仰,使他們認為必須完美地規劃生活,以實現這種快樂。他們盡可能地將任何意料之外的事物從生活中排除,當然也避免一切可能帶來未來痛苦的情境。因此,
許多夫婦根本無法想像冒險歡迎孩子,正如同許多情侶無法鼓起勇氣冒險走入婚姻一樣。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害怕未知的事物,害怕如果在未來遇到挑戰,自己將缺乏面對和克服這些困難的力量
。
希望(望德),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超性的德行。缺乏對天主的信仰,年輕夫婦便無法接受這種德行。他們的視角中缺乏那種超越性的觀點,而這種觀點曾讓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將冒險視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從神聖的視角中看到冒險賦予生命更多意義。是的,苦難可能會出現,但「
在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即便是最嚴重的苦難,若以信心和勇氣接受,也可以成為新復活的前奏。
這就是宗教的世界觀和天主的恩寵所帶來的力量。然而,在我們精神靈性貧乏的社會中,夫婦們被剝奪了這些靈性資源,這些資源本可以賦予他們希望和勇氣,去擁抱充滿未知的道路,包括建立新家庭的這條最具意義的道路。若不解決這一問題的精神根源,無論多麼慷慨的政府激勵措施都無法扭轉人口寒冬。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捐助義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