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吉安娜生命維護中心
關於我們
中心主旨
成立沿革
服務內容
聖吉安娜
全台非預期懷孕婦女服務網
最新消息
中心消息
開辦課程
活動報導
新聞報導
議題探討
維護生命活動
活動回顧
活動回顧
感恩祭
中心團體
課程回顧
國際會議
自然家庭計劃
自然家庭計劃是什麼?
克賴頓生殖照護系統 CrMS
自然生殖科技
資源下載
教會文件《人類的生命》通諭
教會文件《生命的福音》通諭
教會文件《人類性的真理與真諦》
教會文件《關於⼈類之愛的教育指引》
教會文件《位格的尊嚴》訓令
教會文件《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信函
手冊《台灣地區天主教會生命倫理指引》
手冊《貞潔生活的教理培育》
手冊《為什麼我們不需要墮胎》
手冊《自然家庭計畫》
手冊《婚姻 Marriage》
書籍《天主教基本倫理神學》
書籍《維護生命牧靈手冊》
書籍《祂造了男女》
書籍《瑪莉安,妳為何哭泣?》
書籍《愛、性與貞潔的真諦》
書籍《與兒童及少年談性說愛》
國小教案〈人是天主愛的創造〉
中學教案〈他的身體 她的身體〉
影片《身體神學》
影片《席捲全球的性革命》
會員專區
繁體中文
English
Facebook
次選單
最新消息
News
中心消息
開辦課程
活動報導
新聞報導
議題探討
懷孕與生育
婚姻與家庭
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
墮胎
安樂死
LGBTQ
青少年性教育
最新消息
News
最新消息
News
2025.01.09
採取不同方法推動維護生命工作的神父
採取不同方法推動維護生命工作的神父
John Burger 撰寫於 2024 年 12 月 4 日
菲利普·萊利蒙席
Msgr. Philip J. Reilly
布魯克林教區提供
菲利普·萊利蒙席意識到,政治無法恢復生命的文化,因此他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於 90 歲時去世。
1967 年,菲利普·萊利蒙席作為一名堂區神父,站在講道台上,試圖警告教友們,紐約州正在走向殺害未出生孩子合法化的道路。彌撒後,一些教友懷疑他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神父,您還好嗎?」他們問道。「根本不可能改變法律允許殺害子宮內的孩子,這裡是美國啊。」
二十年後,他為保護未出生孩子生命的立法發聲,結果人們又擔心他的精神狀態。
「改變法律來保護所有子宮內的孩子?您還好嗎?」他們問道。「這裡是美國啊。」
「我意識到,我們從一個生命的文化並認為不保護子宮內孩子是不可思議的,走到了死亡的文化並認為改變法律來保護所有子宮內孩子是不可思議的。」他回憶道。
創建全球維護生命使徒團體
「
天主愛嬰的助手們
」(Helpers of God’s Precious Infants)
的萊利蒙席於2024年 11 月 30 日去世,享年 90 歲。
他見證了自己的預言成真,紐約州成為全美國第一批將墮胎合法化的州之一,也見證了《羅訴韋德案》的推翻。
然而,這位神父很早就意識到,政治程序幾乎無望恢復生命文化。經過深思熟慮,萊利蒙席找到了另一種方法,一種超越現世尋求幫助的方式。
維護生命運動的起源
1934 年 6 月 21 日,他出生於紐約,於 1960 年 5 月 28 日被祝聖為紐約布魯克林教區的神父。除了擔任堂區神父外,他還曾是布魯克林寶血隱修院「朝拜寶血修女會」的牧靈神師,以及皇后區主教座堂預備神學院的校長和教師。
他擁有來自主教座堂學院的哲學學位和美國天主教大學的神學學位,並在紐約福坦莫大學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他還獲得了斯洛伐克提納瓦州立大學醫學院頒發的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他推動編制《教理選讀》,並向教宗本篤十六世和教宗方濟各提出建議。這種方法使每位參加彌撒的教友能在三年間熟悉《天主教教理》。
在 2012 年的一次 EWTN 訪談中,他向本篤神父(Fr. Benedict J. Groeschel)談到自己早期參與維護生命運動的經歷,其中包括組織第一次在華盛頓的March for Life(為生命而走)、拒絕支付部分稅款以免被用於墮胎,以及因阻擋墮胎診所入口多次被捕。
他還參與了推翻紐約州 1970 年墮胎法的努力。當時,維護生命的力量在紐約州議會取得勝利,但州長洛克菲勒(Nelson A. Rockefeller)否決了該法案。
最終,萊利蒙席發現政治行動永遠無法解決問題。他於 1989 年玫瑰聖母慶日創立了「天主愛嬰的助手們」。
他說「我們看到整個世界正在走向死亡文化,所以我們必須像聖庇護五世那樣,超越這個世界」——指的是16世紀教宗號召在勒班陀戰役中玫瑰經祈禱的事跡——「
請求天主之母的代禱
」
他說「墮胎行業的致命弱點就在孩子們喪生的地方」。問題是,維護生命者該如何出現在那裡。他的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我們去那裡的主要目的不是拯救嬰兒,而是拯救靈魂。」
他說。「我們的主走上加爾瓦略山是為了拯救那些將要殺害他的人。我們也必須擁有同樣的心意。」
「從聖體開始」
與萊利蒙席長期合作的帕洛斯(Marcela Palos)表示,萊利蒙席認識到,對抗性的方法或試圖改變政治都不會奏效。「所以他的想法是,我們需要改變人們的心。而且,除非你把耶穌帶到他們面前,否則無法改變人們的心。」
萊利蒙席曾說:「
我們無法靠人的努力克服這一切。我們從聖體開始。
」
因此,「天主愛嬰的助手們」活動通常以清晨彌撒開始,隨後是從教堂到當地墮胎診所的祈禱遊行,參與者會在診所外誦念玫瑰經。
帕洛斯說,到達診所時,每個人都完全專注於當下發生的事情,「因為他有一種美麗的神學:當你去墮胎診所時,就如同來到加爾瓦略山。所有的嬰兒與我們主的犧牲結合在一起。他們是殉道者。他說,所有這些嬰兒在死亡後,因為他們在世上未犯任何罪過,直接進入天父的懷抱。」
萊利蒙席同樣關心那些意圖墮胎或已經墮胎母親的靈魂得救。他說,許多前往墮胎的女性「相信謊言,認為墮胎能夠回到過去。」但許多人後來意識到,她們確實墮掉一個活生生的孩子。
他說
「她們會問:『天主還會愛我嗎?』」。「我問她們:『你們還會愛天主嗎?這才是天主要知道的問題。』」
兩種母親
萊利蒙席將墮胎母親的情境比作十字架上的兩個人物。一些母親像「右盜」一樣,在十字架上臨終時悔改,會在墮胎前回頭;另一些母親像百夫長一樣,在基督死後才意識到,自己墮胎的是天主的孩子。
但萊利蒙席強調,這
兩類母親「在墮胎前後都必須受到尊重和尊嚴的對待。」
帕洛斯指出,參與維護生命的志工必須明白,他們「並非在拯救嬰兒」
他說:「我們在診所外的目的不是為了拯救嬰兒,因為嬰兒未曾在這世上做錯任何事,他們正通往天堂。問題在於墮胎醫生、護士以及墮胎母親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正處於危險之中。如果他們死了,他們可能無法進入天堂。我的意思是,我們不知道,因為天主的慈悲,但從可能性來看,他們可能會下地獄。
作為基督的奧體,我們能否到墮胎診所,讓祂臨在並幫助祂改變那些靈魂?所以,我們在那裡是為了墮胎醫生、為了護士、為了父親、為了那些正在墮胎的母親,因為我們在那裡是為了拯救那些靈魂。
」
萊利蒙席的言行深深影響了全球維護生命運動。他的傳教方式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大部分州,以及澳洲、紐西蘭、德國等國家。他的工作感召了一代又一代人。
傳播到全世界
萊利神父的方法迅速吸引了許多追隨者,其中包括來自紐約總教區的皮爾斯納(Fr. Peter Pilsner)神父。
皮爾斯納神父在接受Aleteia訪問時表示:「在維護生命運動中,一些人看到了墮胎可怕的不正義,並感到有責任去對抗這個邪惡。有時,他們將憤怒指向那些進行墮胎的女性。其他人則看到女性容易受到謊言和操控的影響,推動她們墮胎,並覺得有責任保護女性。在他們的同情心中,他們有時會淡化墮胎的邪惡。」
「萊利神父教導維護生命的人如何在不偏離真理與愛德的情況下,兼顧這兩種思路。他從未忽視墮胎的驚人邪惡,也從未忘記女性作為天主創造的肖象,值得祂豐盛的慈悲。他對祈禱改變人心的力量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他以自己的親身見證,
教導維護生命運動中的每一個人,如何將墮胎視為對無辜無助孩子的謀殺,同時以基督慈悲心腸的愛去接近這些女性
。」
「他無疑會被人懷念,而他的方式、榜樣和智慧已經影響了數代維護生命的人,拯救了生命,也避免了女性多年痛苦。」
皮爾斯納神父曾陪同萊利神父前往墨西哥,來自墨西哥的帕洛斯也協助他在墨西哥、哥倫比亞以及其他國家發表演說。其他人也被這種方式深深打動,紛紛走出來支持,例如來自中國的文琪(Wenqi Glantz),他協助翻譯材料供台灣使用。文琪告訴Aleteia,萊利神父曾談及可能將這項使徒工作帶到中國,但由於獲得共產主義政府的許可過於困難。儘管如此,萊利神父成功將這項事工帶入了南韓。
最終,「天主愛嬰的助手們」(Helpers of God's Precious Infants)已在美國大多數州及澳洲、紐西蘭、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南非等遙遠地區成立。
在萊利神父去世後,
40天為生命祈禱(Forty Days for Life)
創始人貝雷特(David Bereit)在一個追悼網站上發表了感言,表示萊利神父是他在剛開始參與維護生命運動時的「早期啟發者、導師和老師」。他說,2001年,他和妻子瑪格麗特與萊利神父共度了一天,「在那裡,他教導我們所有需要的東西,讓我們當地維護生命的努力在德州順利啟動。」
貝雷特寫道「幾年後,我們將他帶到德州,帶領街頭協商培訓和祈禱守夜活動,他總是非常鼓勵和支持我們」。「沒有萊利神父和『天主愛嬰的助手們』,就不會有40天為生命祈禱運動。』
40天為生命祈禱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肖恩(Shawn D. Carney)在給Aleteia的電子郵件中確認:「我們在啟動40天為生命祈禱之前,就已經依照他的模式,在德州建立了街頭協商培訓。當我們宣布40天為生命祈禱運動擴展到全國時,他是其中最早的支持者之一。他真的是一位聖人。」
多年來,萊利神父一直與皮膚癌作鬥爭,這可能是由於長時間在日曬下,長時間在墮胎診所外進行街頭協商所導致。在晚年,他的鼻子大部分需要接受手術切除。這使得他的外表有些不美觀,但對於那些崇敬他的人來說,這正是他堅持信念的象徵。
帕洛斯說:「當你看到他的行為,看到那個男人每天都站在墮胎診所外,承受這樣的病痛和癌症,你會驚訝於他心中那股火熱的信念,他正在將這股熱情傳遞給下一代和其他人。」
在12月9日,萊利神父的葬禮於紐約道格拉斯頓的無玷聖母中心舉行後,他將安葬於紐約皇后區中村的聖若望公墓。
文章來源: Aleteia
"RIP: Priest took different approach to pro-life work"
回列表頁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Facebook
捐助義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