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News
最新消息News
2025.04.10
科學明確說明:每一個新生命始於受精
科學明確說明:每一個新生命始於受精
作者:Sarah Terzo
支持墮胎的立場幾乎是最違反科學的主張之一

墮胎辯論的核心問題是:生命何時開始?
科學毫無保留地教導我們:生命始於受精(或稱為「受孕」)。這是一項科學事實:受精後會產生一個先前不存在的生物體。這個新生物擁有獨立於父母的DNA,這表示它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隨著胚胎的發育,它會出現心跳(受精後第22天)、自身的循環系統與器官。自受精起,它就是一個活著的全新生物體,只要獲得足夠營養,且未遭暴力或疾病所致的死亡,就會持續成長與發展。
這個生物體無庸置疑是人類,因為它擁有人類的DNA。

DNA 雙螺旋結構的藝術金屬雕塑
兩個同一物種的個體所產下的後代,必定屬於該物種。兩隻狗永遠不可能生出一隻貓;魚卵也永遠不可能孵化出蛇。依據自然界所有的法則,尚未出生的嬰兒就是人類。
科學教科書明確宣示這項事實。Keith L. Moore 所著《The Developing Human: Clinically Oriented Embryology》(第七版,費城:Saunders,2003)指出:
接合子(zygote ,即受精卵)是一個新人類的開始。人類的發育始於受精,這是一個雄性配子與雌性配子(卵母細胞)結合形成稱為接合子的單一細胞的過程。這個高度專門化、具全能性的細胞標誌著我們每一位作為獨特個體的開始。

“接合子”(Zygote)是精子與卵子結合後所產生的新生命的科學術語。“卵母細胞”(Oocyte)是另一個對卵子細胞的稱呼,這是由女性卵巢釋放、並經輸卵管與精子結合的細胞。
這本教科書的作者 Keith L. Moore 是世界知名的胚胎學家。他撰寫過多本胚胎學的權威著作,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與經驗,備受醫學界推崇。許多醫學生都必須研讀他的教科書才能完成學業。
Moore 在其著作《Before We Are Born: Essentials of Embryology》(第七版,費城:Saunders,2008年,第2頁)中更直接地寫道:
[接合子] 是卵母細胞與精子結合後形成的,亦是一位新人類的開始。
再舉另一例:
《Human Embryology & Teratology》(Ronan R. O’Rahilly 和 Fabiola Muller 合著,紐約:Wiley-Liss,1996,第5-55頁)指出:
受精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這一過程會形成一位全新、具遺傳上獨特性的人類生物體。
這第三本胚胎學教科書與前兩本同樣明確表示:受精是新生命的開始,也是新的、獨特的人類生物體的起點。
T.W. Sadler 所著《Langman’s Medical Embryology》(第十版,費城: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6年,第11頁)指出:
發育始於受精,也就是精子與卵母細胞結合形成接合子的過程。
再引一例,出自 Ronan O’Rahilly 與 Fabiola Miller 所著的《Human Embryology and Teratology》(第三版,紐約:Wiley-Liss,2001,第8頁):
雖然生命是連續的過程,但受精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當雄性與雌性原核的染色體在卵母細胞中融合時,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具遺傳獨特性的人類生物體。
再看另一部教科書,William J. Larsen 所著的《Essentials of Human Embryology》(紐約:Churchill Livingstone,1998,第1頁與第14頁)寫道:
人類胚胎從雄性與雌性配子在受精過程中融合之後開始發育。此時的接合子形成,可視為胚胎發育的起始點或「零時間點」。
從這些例子可見,胚胎學教科書都清楚地指出:生命始於受精。而此生命不是精子或卵子生命的延續,而是一位從未存在過、也再也不會重複的全新、獨特個體的生命。除了營養外,這個新生物體不需要添加任何東西,就會不斷成長,直到因傷害或疾病而死亡。

一位八週的人類胎兒
攝影師 Lennart Nilsson 拍下了首批尚未出生的胚胎與胎兒照片,並刊載於其著名的攝影集《A Child Is Born》中。本書介紹中提到:
……但整個故事並非從出生才開始。寶寶在出生前已經存在好幾個月了──一開始只透過些微外在徵象顯示其存在,隨後成為一位逐漸成長、對身邊人們生活產生影響的外來小生命。
這本令人驚嘆的書收錄了從受精(受孕)到出生的胎兒精美彩色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六週大的胚胎輪廓逐漸接近出生嬰兒的樣貌;我們也能看到八週大胎兒那微小但完整的手指。許多準媽媽都看過這本書,裡面的照片也被廣泛轉載。
《Van Nostrand’s Scientific Encyclopedia》(第五版,紐約: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76,第943頁)對「胚胎」一詞的定義如下:
胚胎:指從生殖細胞結合起,直到構成其身體的器官完成、成為一個獨立生物體之間的發育個體。……當男性的精子與女性的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接合子)時,一個新的生命便已開始。
Bruce M. Carlson 所著《Patten’s Foundations of Embryology》(第六版,紐約:McGraw-Hill,1996,第3頁)亦寫道:
幾乎所有高等動物的生命都始於單一細胞,即受精卵(接合子)。……受精的時刻即是個體生命歷史(即本體發生)的起點。
這只是眾多醫學教科書中的少數摘錄。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在其節目《In the Womb》(2005年)中記錄了胎兒在子宮內的發展歷程。在節目的引言中,他們如此總結關於生命起始的科學知識:
這兩個細胞漸漸融合為一,這就是受孕(受精)的時刻,也就是一組獨一無二DNA的誕生,一個前所未有、永不重複的人類指紋的開始。

六到七週大的胎兒照片
1981年4月23至24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轄下的權力分立小組委員會舉辦聽證會,探討人類生命始於何時。應邀代表科學界發言的是一群國際知名的遺傳學家與生物學家,他們一致主張人類生命始於受精(受孕)──而這場聽證會中並無任何反對意見(參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權力分立小組委員會報告,S-158,第97屆國會第1會期,1981年)。
以下是其中幾位專家的證詞摘要:
哈佛醫學院的 Dr. Micheline M. Mathews-Roth 引用超過20本胚胎學與醫學教科書佐證其結論:人類生命始於受精。
「說生物學資料無法定奪是錯誤的……說個體人類生命始於受孕,是科學正確的說法。」
「現代遺傳學之父」Dr. Jerome Lejeune 向立法者表示:
「接受受精後誕生出一位新人類的事實,不再是偏好或意見的問題……而是明確的實驗證據。每一位個體都有非常清楚的起點,就是受孕時刻。」
Dr. McCarthy de Mere(醫學博士、法學教授,田納西大學):
「位格的開始與人體的形成,精確地發生於受孕的時刻。」
Dr. Alfred Bongiovanni(賓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與婦產科教授):
「我不會說這些早期階段代表一個『尚未完成的人類』,就如同我不會說青春期前的孩子不是人類一樣。……我從醫學教育的最初就學到:人類生命始於受孕時刻。」
Dr. Richard V. Jaynes:
「聲稱人類生命起始無法以科學決定,是完全荒謬的。」
Dr. Landrum Shettles(試管嬰兒之父之一)指出:
「受孕賦予生命,也使該生命成為獨一無二。」
針對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他補充:
「否認有關生命起始的真理,不應成為使墮胎合法的依據。」
Eugene Diamond 教授:
「……這些大法官要不是被灌輸了鄉野版本的生物學,就是在裝作對這項科學確定性一無所知。」
Dr. Hymie Gordon(Mayo Clinic 遺傳醫學系主任):
「依據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所有標準,生命從受孕那一刻便已開始……科學對人類的概念非常簡單:一旦被孕育出來,這個人就是一個人。」
Dr. C. Christopher Hook(Mayo Clinic 腫瘤醫師、倫理教育主任):
「當受精完成時,就存在一個具獨特基因組成的人類個體。」
參議院官方報告的結論如下:
醫師、生物學家與其他科學家一致認為:受孕標誌著一位人類生命的開始──一個活著的、屬於人類物種的生物體。這一觀點在無數醫學、生物學與科學著作中獲得壓倒性共識。

七到八週大的胎兒照片
尚未出生的嬰兒是我們社會中最脆弱、最無助的群體之一。人類的價值不是取決於他們在哪裡、有多高、什麼種族、長什麼樣子,或年紀多大。每一個人都有固有的價值,因為他或她是什麼──是人類物種的一員。
文章來源: Live Action ”Science is clear: Each new human life begins at fert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