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News

2025.04.28 聖吉安娜與伯多祿美麗的生命

聖吉安娜與伯多祿美麗的生命

Dr. Gianna Emanuela Molla
本演講稿是聖吉安娜最後懷孕時所生的女兒吉安娜.厄瑪努爾醫生,透過多封父母間的信,分享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對主的虔誠,鞏固了他們愛的結合。Youtube連結The Beauty of Sainthood


今天能夠與大家在此相聚,對我而言是莫大的喜悅與榮耀,這真的是天主的恩典。我衷心感謝我親愛的朋友 Kristen 和 John Hale 邀請我來到這裡。今天,剛好是諸聖節,非常適合我在這裡作證。
我可以想像天堂裡的盛大慶典。首先,就像我每天早晨醒來睜開雙眼時所做的一樣,我要感謝天主,感謝聖母瑪利亞,是她讓我父母的心靈相遇;也要感謝我摯愛而聖潔的母親,以及我摯愛而神聖的父親,她最值得的伴侶,感謝他們賜給我生命,我可以告訴你們,如果不是因為我被如此深愛著,今天我無法在這裡與你們同在。

生命真的是最偉大、最珍貴、最重要、最神聖的禮物,我們應當時時尊崇、保護並捍衛它。
接著,像我平常作見證時習慣的一樣,我想讀一封我父親寫給我母親的美麗信件。那時我母親正懷著我的大姐 Laura。當時父親必須出差到美國,這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漫長的旅程。他們在這段期間幾乎每天互通信件,以保持彼此的親密。在閱讀這些信件時,我明白了,讓我們感覺與某人親近或疏遠的,並不是物理距離,即使父母相隔數千公里,但他們的心靈卻因著深厚的愛與熱切的共同祈禱而緊緊相連。


我媽媽非常熱愛大自然,她在自然的美麗中看見天主愛的反映。因此,我爸爸在信件的開頭,描述了他從飛機上所看到的景象,也希望媽媽能一同分享那份美麗。媽媽總是很擔心爸爸搭飛機,但在美國,因為距離實在太遙遠,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得不搭飛機,而不能選擇搭火車。

因此,在這封信中,爸爸寫下了一篇美麗的祈禱文:我飛行的祈禱。
「1959年5月31日,星期日,美國標準時間下午1:50,義大利時間晚上8:50。
我的摯愛 Gianna,我正飛行在壯麗的天空之中,於6,000米的高空俯瞰著落磯山脈以及科羅拉多和猶他州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我永生難忘的景象:山脈被河流和山谷侵蝕,巍峨矗立,河流沿著岩石蜿蜒流淌,形成翠綠的河流和湛藍的湖泊;岩石的顏色從金黃色到緋紅色、暗紅色再到銅色,這種壯麗的景觀是我從未想像過的。在天空與這些岩石之上,時而斷裂成一片紅沙沙漠,這一切比天國更能讓人感受到造物主的力量與護佑。在這樣的景象中,我再次誦念我的飛行祈禱:當我們在天空與岩石之間飛行,當我看著這些神奇的畫面時,耶穌,祢創造了我,用無數的恩寵與祝福守護著我;祢在歷史與今天的長河中出現於天空之上,祢賜給了我人生中最偉大的禮物——一位如天主般奇妙的妻子,以及兩位如同光輝天空般閃耀的寶貝,祢即將再次賜給我們另一位神聖的寶貝。請垂聽我的祈禱,祝福 Gianna 和我們的寶貝們,將他們對我長時間缺席與飛行的不安與焦慮,轉化為恩寵;今天以及永遠,請俯聽 Gianna、我心愛的孩子、我母親,以及所有愛我的人們的祈禱。請保護我的 Mariolina(家中小女兒),賜給我平安歸來的恩典,讓我每一刻都走在祢的道路上,就如飛機在無線電指引下穩定前行一樣。願我常懷著聖善的敬畏之心,在此高空中,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將自己託付給祢的神聖護佑。以 Gianna、我心愛的寶貝們、我母親及所有為我祈禱的人們的祈禱之翼,支撐我前行;願我們的家庭始終被平靜與光明的氛圍環繞,如同我現在飛行其中的晴朗天空與清新空氣。願陰雲若來,也能迅速離去,願祢保護我的家人與親人,讓他們平安、喜樂、安寧地行在祢的道路與光明之中,直到有一天,我們將高飛不止,直達祢的懷抱。阿們。」

我媽媽回覆這封美麗的信時,她對我爸爸回答說:
「你真的是最親愛、最溫柔的丈夫,是一位聖潔的爸爸——不是天主的聖人,而是鑽石般的聖人,是世上最偉大、最珍貴的那一種。」是的,這說得完全正確!他真的是一位「鑽石般的聖潔爸爸」。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當父親90歲時,健康開始出現嚴重問題,我決定辭去老年病科醫師的工作,全心照顧他。那時父親花了大量時間,在世界各地推廣他那位聖潔配偶的美麗榜樣和見證。但當他開始出現肺炎及許多身體上的病痛時(雖然他的頭腦直到最後一天都非常清晰),他需要24小時的醫療照顧,而且他希望能在家中度過。我想,考量到父親對我們兄弟姐妹和我無限的愛,這是我能為他做的最少的事情。我深信,當你愛一個人時,你能給予他最偉大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愛。我也想,如果天主的旨意有所不同,現在照顧他的人會是媽媽,而不是我;我確信媽媽也會因為我照顧爸爸而感到高興。所以,我真的蒙受了恩寵與莫大榮幸,能在父親生命最後的七年零三個月裡,全天候照顧他。我覺得自己成了天主神聖之手中的工具,幫助他、服侍他,直至天主在2010年4月3日星期六召叫他,當時他將近98歲。

父親離世後,我有機會撰寫一篇文章《Gianna,我的愛,我的天主》,在這篇文章中,我特別寫了兩段文字,紀念我的爸爸,以及一位現在已在天堂的親愛美國神父,名叫Father Janeta Piaz,他非常敬愛我的媽媽。他懂義大利文,所以收到這篇文章後,他寫信給我,說了這些話:
「你已經在第五頁上,寫出了全部。認識了爸爸的身影,也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媽媽的身影。在我們的基督徒人觀中,男女、夫妻是互補的。他們彼此需要,才能達到完整,成為更圓滿的男人與女人。若沒有你的爸爸,你的媽媽也不會成為她如今所成為的那位聖人。在聖吉安娜(Santa Gianna Beretta Molla)的身上,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我們親愛的Pedrine(爸爸的小名)的影響力。你的爸爸真的是一位聖潔的人。」

的確,是聖教宗保祿六世(San Paolo VI)親自希望開啟我媽媽的真福品案。他當時還在米蘭總教區擔任主教,就已經知道了我媽媽那模範的生命與圓滿的死亡。當時,一位被譽為保祿六世神學家之一的主教請求我爸爸,寫一篇關於媽媽的短篇傳記。因此,我的爸爸成了第一位為媽媽撰寫傳記的人。這本傳記從未正式出版,他將這本美麗的書獻給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這本書開頭寫道:
「你們母親的一生,是一首不斷進行的信德與愛德之行動詩。她的生命,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以尋求天主旨意為標準,以自豪而深思地活出感恩聖祭與聖體聖事,以意識到福音的教導與誡命,即便是那些呼喚我們邁向美麗、純淨而充滿愛意的高峰,即便這種愛的犧牲,要求的是奉獻自己的生命。」

毫無疑問,是天主從天堂眾多聖婦中,特別揀選了我的媽媽。讓她成為年輕人、醫生、健康照護工作者、勇敢配偶的榜樣,並且讓她能夠在世界許多地方行善。我記得爸爸曾經對我說:「我懇求天主,不僅拯救你的生命,也拯救媽媽的生命。但天主,以祂無限的智慧和不可思議的安排,沒有出手挽救媽媽的性命。」爸爸告訴我:「我懷著極大的悲痛,接受了天主的聖意,雖然當時我不明白祂的旨意。」

多年以後,當教會詢問他是否同意開啟媽媽的真福品案,而媽媽也在28年前,即1994年4月24日被冊封為真福、10年後又被封聖,並授與「家庭主保」的稱號時,爸爸才明白了天主的旨意。爸爸說:「那時我才明白,如果媽媽還留在我們身邊,她當然會繼續行善,照顧家庭、鄰居與病患。但天主的心意是,媽媽要為更多更多的人,在世界的許多角落行善。」

這些話有多真實啊!每次我來到美國,我遇到了多少以「吉安娜」命名的女孩!在美國,「吉安娜」這個名字正變得越來越常見。我該怎麼說呢?我真的數不清藉著媽媽有力轉禱而收到的恩寵了。可以說,媽媽以她模範的基督徒生命與死亡,為天主祈禱並光榮了祂。透過她強而有力的轉禱,她仍然不斷地光榮天主,而天主也藉著她的轉禱,見證了祂對我們無限的愛。

她也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冊封的最新聖人之一。同一位教宗在家庭的活動中,曾說過這番美麗的話:「極致的犧牲,成就了他們的生命,見證了唯有那些有勇氣全然奉獻自己給天主及弟兄姊妹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成為對生命的真正頌歌。」

當然,一個人在一瞬間也可以成為聖人。但我的媽媽之所以被冊封為真福、最後成為聖人,是因為她不僅以她的死亡作了模範,更以她整個生活作了榜樣。她以日常生活的聖德,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點。當時米蘭總主教馬蒂尼樞機(Cardinal Carlo Maria Martini)在我媽媽列真福品典禮時,於其中一場演講中這麼說道:「吉安娜無疑是日常生活的聖人;在這個意義上,她給了我們極大的希望。她所處的生活狀態,是一個青少女、年輕女子、醫師、母親典型的經歷。她以真正愛的精神,活出了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她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她成長於愛與自我奉獻的機會。她熱愛生命,也熱愛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音樂、藝術、還有使她更親近天主的高山。她懂得以平靜的心情,面對日常的困難與勞累,也懂得以喜樂的心情,面對單調乏味、看似平凡的日子。她那不平凡卻又日常的生活的祕訣,就是來自於從父母領受的信仰。她珍惜這份信仰,並靠著天主的聖言使其成長,靠著聖體聖事滋養她的信德,並以愛德宣講福音。她的信仰也因基督十字架的大能及復活主的榮耀而被照亮─,這位主是眾人的主、天主之子,也是天父的啟示者,祂是真理,引領我們進入真智慧。


現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事。我知道你們很多人都已經熟悉我媽媽的生平,所以我想只稍微強調幾個部分,然後再換下一個主題。這是我的父母,我那對聖潔又美好的父母,在他們訂婚時期的照片。你們可以看到,他們是多麼的幸福。老實說,要從我手上眾多的照片中挑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我父親為母親拍了非常非常多的照片。我想,我媽媽可能是聖人當中,擁有最多照片留存的一位!

我的媽媽於1922年10月4日出生,所以今年是她誕辰一百週年。我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受邀來到北達科他州比斯馬克的瑪麗大學(University of Mary),參加一場「為生命」的慶典。這所大學非常尊崇我媽媽,他們將健康科學學院重新命名為「聖吉安娜健康科學學院」(Saint Gianna 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校長是Shanley蒙席。這對我來說是多麼大的喜悅啊!能夠親自為「聖吉安娜健康科學學院」的揭幕剪綵。

媽媽一出生,就得到了來自虔誠基督徒父母的生命恩賜。她來自一個大家庭──是13個孩子中的第十個。其中有三位兄弟姊妹將自己奉獻給天主:兩位成為司鐸,一位成為修女。目前我唯一尚在人世的姨母,是我媽媽最小的妹妹──維吉尼亞修女。她是Canossian聖母愛子會的修女兼醫師,現在已經97歲了,感謝天主,她依然很健康。

媽媽五歲那年就領了初領聖體,從那天起,聖體成為了她每日的靈糧。她把耶穌擺在生命的最中心。十五歲半時,她參加了一次避靜,那次的靈修經驗成了她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捩點。我們保留著那次避靜中她所寫的筆記,其中有這樣的話:「我要畏懼大罪,就像畏懼毒蛇一樣。我再重複一次,寧可死一千次,也不要冒犯天主。」在她的祈禱文中,她也寫道:「耶穌,我承諾,凡祢容許臨到我的一切,我都甘心接受。只求讓我明白祢的旨意。」可以說,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她始終忠於這份祈禱與決志。20歲零4個月時,她失去了雙親。也因此,當她後來與我父親結婚時,已經沒有父母陪伴在她身邊了。

媽媽選擇了學醫。為什麼選醫學呢?根據我的舅舅──艾伯特神父(Father Alberto),也就是我媽媽的兄弟,一位加爾默羅會的醫師兼傳教士,他的話是:「吉安娜從小心中就懷有一個強烈的理想:為他人行善。她選擇成為醫生,因為她認為這是最有效的使徒方式之一。」醫生這個職業,比其他職業更能幫助痛苦與病患的人,在她的病人身上,她看見了耶穌的面容。讀醫期間,她也熱心投入天主教行動會的年輕女子使徒事業,以及其他慈善活動。她總是感覺,自己在愛與服務鄰人時,就是在愛與服務耶穌。她常祈禱,也以好榜樣帶領她的天主教行動會的夥伴們。她常告訴她們:「我們的使徒工作,首先、最重要的,是在跪下祈禱時完成的。」

她對聖母懷有極大的虔敬。從小與家人一起誦念玫瑰經,也勸勉天主教行動會的同伴們每天誦念玫瑰經。她告訴大家:「沒有聖母的幫助,我們無法進天堂。」同時,她也不斷祈禱,求天主啟示她自己的聖召,並請別人為她的聖召意向代禱。起初,她曾考慮前往巴西,幫助她的哥哥(也就是我舅舅,艾伯特神父),因為他在當地非常貧困的地方傳教,孤身一人無法照料所有病患。但問題是,巴西位於赤道地帶,氣候酷熱,而媽媽的體質比較虛弱,恐怕難以承受那樣的環境。於是,她的神師勸她:「如果天主真的要妳去巴西,祂自然會賜給妳必須的健康;既然妳現在沒有這種健康,或許天主為妳預備的是另一條聖召之路。」神師鼓勵她自己建立一個聖潔的家庭,如同她原生家庭一樣。當她意識到自己的聖召可能是婚姻生活時,她以滿心的喜樂和熱情擁抱了這個新聖召。當然,實現這個聖召也需要遇到一位配偶。於是,她繼續不斷祈禱,直到確認自己如何能以最好的方式事奉天主。

媽媽32歲時結婚。讓我特別強調這個年齡:媽媽從不焦急,她一直耐心祈禱,直到確定自己的聖召方向。她曾經特別到露德朝聖,在當地敬禮無染原罪聖母,祈求能遇見天主從永恆中為她預備的那位丈夫。我會知道這件事,是因為媽媽最小的妹妹──維吉尼亞修女──告訴我的。而我後來在露德的朝聖之旅中,驚喜地發現,媽媽當年把她的祈禱文寫在聖母像前的小本子上。那是1954年6月29日,聖伯多祿與聖保祿瞻禮日。而我爸爸的名字,正是伯多祿(Pietro)。

我的祖母瑪利亞,也就是我爸爸的母親,在我出生時已經 78 歲了。我記得她總是帶著我們念玫瑰經,她也出身於一個大家庭,是八個孩子中的第四個。她的一位姐妹奉獻給天主,加入了「至聖寶血修女會」,另外兩位姐妹結了婚,而其中一位,我的姨媽瑞吉娜,只活到 23 歲就去世了。我受洗的名字是吉安娜・厄瑪努爾・德蕾莎(Gianna Emmanuela Teresina),不僅是為了紀念我的媽媽,也紀念了年輕去世的小姨媽德蕾莎。

我爸爸有三個兄弟在他出生之前就去世了。他是一位信仰堅定、擁有非凡德行的人。他也曾參與天主教行動運動,並且積極投入堂區的各種事務,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爸爸不是醫生,媽媽是小兒科醫師,而爸爸則是機械工程師。他多年來在一家生產火柴和其他產品的公司工作,擔任臨時總經理。可以說,在認識媽媽之前,他已經有著堅定的信仰,這份信仰滲透並強化了他生命的每一個層面。爸爸非常熱愛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因為他肩負著巨大的責任,要管理一間擁有 4500 名工人的工廠。除此之外,他也深愛著自己的家庭、姐妹們和父母。

另一方面,他也感覺到天主呼召他走向婚姻聖召,因此他不斷地向「善導之母」祈禱,希望能遇到一位成為他孩子們母親的聖潔女子。爸爸能夠等待 42 年,直到遇到孩子們唯一的母親。在爸爸將近 98 年的人生中,我可以作證,唯一出現在他生命中的女人就是我的聖人母親。感謝天主和聖母,他們垂聽了父母親的祈禱,使他們這兩顆美麗的靈魂最終能夠相遇。其實,他們早在 5 年前就認識了,但那時媽媽正考慮前往巴西,而爸爸又忙於工作,因此錯過了時機。我們一直都深深地感謝聖母,感謝她在我父母心中所成就的一切。

爸爸非常內向、拘謹又害羞;幸運的是,我媽媽個性不同。是媽媽先向爸爸表達了愛意,而不是爸爸先告白!他們開始寫信給彼此,寫了許多美麗的信件。這些信件後來由 Paulina Borsani 收集出版了。在爸爸寫給媽媽的第一封信中(1955年1月12日),語氣非常正式,開頭是這樣的:「尊敬的吉安娜醫師……」那天他因工作出差,信中描述了他所見的大自然美景。最後,他以「伯多祿・莫拉(Pietro Molla)敬上」作結。

而媽媽在她回信的開頭就寫著:「親愛的伯多祿,」(這裡我只讀一小段)「親愛的伯多祿,我真心希望能讓你幸福,成為你所渴望的伴侶,理解你,並為生活將要求我們做出的犧牲做好準備。從現在開始,已經有你在我心中,我將全心全意地投入,建立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家庭。親愛的伯多祿,請原諒我的親暱,這就是我。再見了,帶著深情的,吉安娜。」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媽媽並不是說「我希望自己幸福」,而是說「希望讓伯多祿幸福」。這非常重要,因為她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讓對方幸福上。

可以想像得到爸爸收到這封信後是多麼地歡喜。他隔天回信說:「親愛的吉安娜,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你的信,並親吻著它。一段新的生命開始了——一個充滿你那渴望已久的愛與光輝善良的生命。我愛你,親愛的吉安娜。我無法從我們的聖母——善導之母那裡,得到比這更偉大、更熱切渴望的恩典了。我想讓你幸福,並好好理解你。原諒我沒有更早打開心扉。感謝你的信任與愛。帶著我全部的愛,伯多祿。」

從那時起,他們更加頻繁地見面,把訂婚時期當作一段恩寵的時光來生活。他們都非常熱愛登山。你可以看到,媽媽非常喜歡滑雪,就像聖若望保祿二世一樣。他們以滿心的喜樂和深深的感恩心情度過訂婚時光,每天為未來的家庭向聖母祈禱,也準備好面對未來可能的苦難。

在一封信中,媽媽寫道:「親愛的伯多祿,是的,未來一定也會有苦難。但如果我們一直像現在這樣彼此相愛,那麼,在天主的幫助下,我們一定能夠一起承受,不是嗎?現在就讓我們享受彼此相愛的幸福吧。我總聽人說,幸福的祕訣,就是活在當下,並每天感謝天主賜給我們的美好。」

在結婚前兩週,爸爸寫了一封非常感人的信給媽媽:「親愛的吉安娜,我們的新生活是懷著確信天主要我們在一起的信念開始的。這幾個月來,我們的理解和愛情不斷增長,如今,我們彼此完全了解,因為天堂成了我們的光,聖母成了我們的引導。現在,我們的愛是如此充滿,因為我們已是同一個藝術品、一個靈魂、一個感受、一個愛。我們的愛是堅定而純潔的,懂得等待來自天堂的祝福。」

媽媽回答道:「親愛的伯多祿,我相信你將永遠讓我像現在這樣幸福。我相信天主會垂聽你那一顆聖潔之心愛祂、侍奉祂的心靈的祈禱。伯多祿,我有太多需要向你學習的地方,你是我的楷模,我感謝你。在天主的幫助和祝福下,我們一定要努力使我們的小家庭成為一個小小的聖殿,讓耶穌主宰我們所有的感情、願望和行動。親愛的伯多祿,我們的婚禮只剩幾天了,我感動得無以言表,因為我即將領受這個愛的聖事。藉著這個聖事,我們將與天主合作,在創造工程中,為祂帶來子女,教導他們愛祂、侍奉祂。」

為了領受婚姻聖事做靈性準備,媽媽建議爸爸一起在他們最喜愛的聖母朝聖地參加彌撒並領聖體,讓聖母將他們的祈禱帶到耶穌面前。爸爸非常感謝並熱烈接受了媽媽的提議。他們於 1955 年 9 月 24 日,在馬真塔的大聖殿結婚。這座教堂是米蘭教區僅次於米蘭主教座堂的最大教堂,也是媽媽受洗的地方。爸爸曾多次告訴我,依他的個性,他其實更想在山上的小教堂舉行婚禮。但他說:「我甘願作出這樣的大犧牲,只為讓吉安娜高興。」婚後,他們前往羅馬度蜜月,並接受教宗的降福,然後又去了拿坡里。

婚後,他們懇切祈求天主賜予他們孩子。在爸爸作為丈夫寫給媽媽的第一封信中,他這樣祈禱:「親愛的妻子,昨晚,在每個喜樂奧蹟中,我都特別為妳和我們的新家庭祈禱。願天主和聖母祝福我們的愛情,讓它結果實,直到有一天,吉安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幸福,並向我和我們親人宣布:她的身體裡孕育著新生命。願以後的每個聖誕節,我們都能看見自己的孩子們跪在小耶穌前祈禱。哦,主啊,聖母啊,請賜給我們這樣的恩寵與喜樂,將我們的孩子奉獻給妳。」


但天主的旨意安排了不同的道路。在媽媽去世後兩年,我年幼的姐姐瑪里奧麗娜(僅六歲)也因腎衰竭在短短 20 天內去世,回到天主懷抱。對爸爸來說,這是巨大的痛苦。總的來說,我可以說,父母親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完美地實踐了他們在訂婚時期所有的志向、渴望與承諾。他們始終活在天主恩寵中,並全心全意遵行祂的聖意。他們在信仰的光中生活與相愛,這在他們的書信中清楚可見。

父母的婚姻中,有許多面向深深啟發和感動了我,包括他們堅定不移地信靠天主的護佑,深厚的謙遜(我認為謙遜是成聖的基礎美德,也是養成所有其他美德的基礎)、無限的彼此相愛,使他們更平靜且堅強;還有他們對子女及家人的深厚愛情,彼此高度的敬重、持續不斷的溝通與支持,以及對鄰人的愛與慈悲。他們真正將婚姻聖事活成了一種聖召和邁向成聖的道路。

我深信,他們的成聖之旅,在相遇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爸爸多次告訴我,媽媽能夠以單純而極度平衡的方式,結合妻子、母親和醫生的各種職責,她對生命充滿喜樂,並且總是感到自己的人生是圓滿的。媽媽在每一次懷孕中都遭遇困難,但她仍然殷切地渴望再為哥哥路易吉添一位手足。我得告訴你們,在婚姻中、在懷孕中,媽媽和爸爸對生命是多麼地敞開。媽媽一共懷了六個孩子,她在我姊姊勞拉出生後曾經流產過兩次,然後才懷上了我。

1961年9月,在我媽媽懷我的第二個月時,醫生診斷出她患有子宮平滑肌瘤,是良性的腫瘤——我要強調,媽媽得的不是癌症,而是良性的腫瘤。正如我爸爸在他寫給我哥哥、姊姊和我的書中所作證的那樣,當時醫生告訴媽媽,她可以在三個選擇中做出決定:
第一個選擇是切除子宮。如果她選擇這樣做,在天主的助佑下,她或許可以活到一百歲,但當然,她會失去我,而且如果天主還想再賜給她孩子,她也無法再懷孕了。
第二個選擇是手術切除腫瘤,同時進行墮胎,結束我的生命,保住子宮以便未來可能再懷其他孩子。這是在媽媽懷孕期間最安全的選項,但對將來未必最好。
第三個選擇是只切除肌瘤,繼續懷孕。這是對媽媽風險最大的方案。為什麼?因為手術會在子宮上留下疤痕,懷孕期間可能會導致子宮破裂,對媽媽和我都可能致命。
最後,媽媽選擇了只切除腫瘤、保住我的性命的手術。爸爸尊重了媽媽的決定,而醫生也成功地完成了手術,讓我得以存活,媽媽也繼續作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一位醫生生活,直到臨產前幾天,她都還在工作。生產前十五天,媽媽對爸爸伯多祿說:「如果必須在孩子和我之間做選擇,毫不猶豫地——而且我要強調——選擇救孩子,保住孩子。」

爸爸非常了解媽媽的慷慨、犧牲精神、內在的反思與堅定的決心,他感到自己在道義上必須尊重她的選擇,即使這對他和我的兄弟姊妹來說會帶來極大的痛苦。然後,到了1962年4月20日聖週五,媽媽住進了醫院,4月21日星期六,通過剖腹產生下了我。可是,在我出生後幾個小時,媽媽就開始高燒、腹痛難忍,是因為產後併發的腹膜炎引起的劇痛。醫生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媽媽的情況每況愈下。對媽媽而言,這同樣是她的聖週,如同耶穌的聖週一樣。在她的痛苦中,媽媽一遍遍地重複:「耶穌,我愛祢。耶穌,我愛祢。」她還請爸爸帶她到她生下我哥哥、姊姊的那間房間。4月28日上午8點,媽媽在僅僅39歲的年紀安然去世了。

小時候,我對媽媽、哥哥、姊姊懷有許多愧疚感,因為我知道媽媽是多麼地愛爸爸、愛兄弟姊妹、愛生命。是爸爸讓我釋懷了,他告訴我,媽媽之所以選擇保住我的生命,是因為對我而言,媽媽就是天主慈悲的工具,讓我得以來到世上;而對哥哥姊姊們來說,媽媽相信天主會通過爸爸和其他親人繼續照顧他們。媽媽在懷上我時、也在生下我時,兩次給了我生命。我終於明白,媽媽為我所做的犧牲是多麼偉大。這正如耶穌教導我們的:「人為自己的朋友捨命,沒有比這更大的愛了。」

幾個月後,爸爸寫了一封長信給遠在巴西、他十分敬重的弟弟艾伯特神父。在這封信裡,他寫下了一篇美麗的祈禱文:
「自從吉安娜升天後,我每天都向上主和吉安娜祈禱。耶穌啊,祢召叫了我的新娘和孩子們的母親到祢的天使和聖人中間,求祢讓我的孩子們也能在祢、聖母瑪利亞、他們的聖母、至親及全人類之中,在智慧與恩寵中成長,如同祢在納匝肋的聖家中一樣。求祢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正如他們的聖母憑著祢的恩寵與祝福,以智慧與愛心照料他們一樣。求祢使我的孩子們在每一天的生命中,都能配得上他們聖母的聖德與殉道精神。求祢也賜給我恩典,使我在溫柔與引導孩子們上,能以最低微、最不配的身份,代替他們母親的角色。並且,正如聖奧思定所寫:『當你還在世上時,我可以看到你;而當你在天堂時,我能在任何地方感受到你。』安娜啊,幫助我每天背負自己的十字架,正確地完成天主的旨意;並求祢為我和孩子們獲得成聖的恩典,讓我們每天更接近祢,攀登雅各伯的神秘天梯,直至有朝一日,當天主召喚我們時,我們能配得永遠靠近祢。阿們。」

我可以作證,媽媽真的回應了爸爸的祈禱,日復一日背負著他的十字架,完成天主的旨意。當天主也召叫爸爸時,他也配得上與媽媽一起,在天堂永遠生活。他們共同生活了短短幾年,但在媽媽升天後的48年間,爸爸與媽媽依然心靈緊密結合,藉著愛,靈性地合而為一。這份愛遠遠超越了死亡。我記得爸爸非常熱心地祈禱,不斷地感謝上主。令我驚訝的是,即使他在人生中受了這麼多苦,他總是對我說:「永恆的時間,都不足以讓我向上主感恩,感謝祂在我的一生中特別賜給我的所有恩典。」尤其是,他在92歲高齡,親眼見證了妻子(吉安娜)被冊封為聖人,這在教會歷史上是第一次,有丈夫在場見證妻子被封聖。


照片中是我媽媽和我姊姊瑪利奧莉娜的合照,還有媽媽被封聖的那一天;還有我爸爸和瑪利奧莉娜一起的照片;以及爸爸領受聖體聖事的畫面,是由我的姑媽(聖母維珍妮亞)親自給爸爸送聖體的,那是我們一次探訪美國時拍的。爸爸於2010年4月3日星期六安息,那天正值聖週六。
米蘭的馬蒂尼樞機手寫了一封信給我哥哥和姊姊,信中寫道:「我衷心與你們一同哀悼Molla工程師(即你們的父親)的去世。他是聖吉安娜的丈夫,如今復活節臨近,她必定滿懷無比的喜悅,在天堂迎接了他。」在爸爸去世之後,來自世界五大洲許多人——包括樞機、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包括隱修士和修女)以及無數平信徒——都寫信給我,告訴我:「天主祝福了你,給了你兩位聖潔的父母。吉安娜和伯多祿是一對聖潔的夫妻,我們為此祈禱,並求他們代禱。」另一方面,正如我告訴你們的,媽媽是第一個認出爸爸聖德的人,也跟隨了他的榜樣。如今媽媽被教會冊封為聖人,她當年的話語更顯得充滿意義與價值。

幾年前,在四旬期時,米蘭的主教邀請我,並問我父母的生活如何教導我走十字架的道路。我告訴他們,我聖潔的父母的生活教導我,十字架之路無疑是我必須跟隨的正確道路,這條路會讓我有一天達到天堂的喜樂。十字架之路,是耶穌基督親自見證並展示的,無疑是人類最不舒適、最艱難的路。然而,我認為這是唯一能賦予我們生命完整和真正意義的道路,正如我們的天父母也教導我們的。這條路意味著我們對主旨意的無條件持續「是」,我們的謙卑接受,無論何時,無論我們是否理解。

我父母的生活教導我,十字架之路不僅是喜樂之道,更是真正和深切的幸福的道路,它是最大喜樂的前奏,這種喜樂將在那一邊等待我們,直到永遠。當我們心中有主,即便走在十字架之路上,當我們為主的神聖旨意而行,並且每一次看到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以信仰的光來看待時,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不斷感謝主的責任。我想每次我呼吸時都應該感謝主,正如我父親教導我的那樣,感謝每一個祂所賜的禮物,甚至是痛苦的禮物,每當有新的痛苦來臨時,即使是非常沉重的痛苦,這樣的痛苦像是晴天霹靂,來得讓人不情願,它也是一種恩典,讓我們的信仰更堅強。我想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樣的信念鼓勵我,並且幫助我接受這些新的痛苦,一點一滴地接受並克服它們,雖然這在人類的範疇內是可能的,並且我始終想着最大的善與最大的喜樂,那就是在神的懷抱中。

我告訴你,當我早上打開房門時,我首先感謝主賜予的生命。我的第二個祈禱是:我請求主、聖母瑪利亞和聖若瑟每天幫助我,讓我能成為最小和最值得的,成為父母的孩子,我懷著喜悅和希望能再一次擁抱他們,和我姊姊瑪莉奧莉娜以及其他親愛的人,直到永遠。至於天主給我的使命,我要告訴你,在我父親去世後,我完全放棄了當醫生的職業,因為我永遠記得,我父親在去世前告訴我,如果我們家中有成員能全心投入這項使命,那將是非常重要的。他告訴我,世界上有很多的痛苦,人們總是尋求聖若望一家,他說,既然你願意做這個,那麼這就是你的使命。
你知道天主的第四誡是「孝敬父母」。我確信這個召叫是天主給我的恩典,讓我用我的生命來孝敬我的父母。這樣我也能幫助許多人,正如你們所見,我今天就和你們在一起,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我每次在世界各地見到許多人時,他們會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來表達自己,但無論是誰,他們都能感受到一樣的聖潔。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份聖潔正是從家庭中綻放出來的,是愛和信德的見證。很多年輕人也告訴我,透過認識我的母親(聖吉安娜)和我的父親(伯多祿),他們開始相信婚姻的聖召,也願意敞開心扉迎接生命。所以我非常感謝天主,因為這些年來,透過這個使命,我也學會了更多地信賴天主的計劃和安排。即使在困難和苦難中,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無限的慈愛。

現在,我也要提到一點:在米蘭,我們建立了一個聖吉安娜之家,這是一個朝聖地,是專門為那些希望認識她生命見證的人而設立的地方。那裡保存著很多她的紀念物,包括她的結婚禮服、醫生的聽診器、她寫給爸爸的信,以及她和我們孩子們的照片。每個來訪的人都能感受到,她是那麼真實地活過,並以她的一生愛天主、愛家人、愛病患。透過這個中心,我們也希望推廣婚姻與家庭的神聖價值,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忽略這些美好的天主恩賜。

而且我深信,我的母親和父親現在在天堂上,仍然在為我們代禱。他們幫助我們每個人,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十字架之路的人,帶著希望和信德前行。親愛的朋友們,這就是我今天想和你們分享的見證。謝謝你們讓我能夠與你們一起走這段充滿愛與信仰的旅程。願天主祝福你們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