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探討

2025.08.01 今日的《人類生命》


今日的《人類生命》

作者:Shenan J. Boquet 神父
更新日期:2025年7月29日
文章來源:Human Life International “Humanae Vitae Today”

在教會歷史上,很少有通諭像《人類生命》那樣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該通諭於1968年7月25日由聖教宗保祿六世頒布。
《人類生命》通諭的核心目的十分明確,許多人也耳熟能詳。簡而言之,它重申了天主教與基督宗教長久以來的信仰,即婚姻之愛與傳遞生命的天主計劃,及強調任何破壞婚姻生育與結合意義的阻孕行為,在道德上皆是不可接受。
正如保祿六世所言,我們無法「在性交之前、進行中或之後,有意阻止生育的任何行為,無論此行為是目的或手段」在道德上當作正當
該通諭發布之時,正值性革命如火如荼地展開,也是在教會內外激烈辯論之後發布的。
在保祿六世教宗尚未發布通諭之前,梵蒂岡針對阻孕在道德上是否許可的問題,神學委員會的初步報告便被洩漏給媒體。事實證明,這份所謂的「多數派報告」實際上建議放寬傳統的教義,建議夫妻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採取阻孕措施。


洩漏的報告
該報告的洩漏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也讓世人普遍預期教宗將會改變教會關於這問題的教義。
然而,任何了解教會運作模式的人都會立即明白,神學家的角色僅是就如何處理此問題向教宗提供建議。該神學委員會並無任何訓導權,對此問題的最終判斷仍由教宗基督在世的代表作出。
《聖母的婚禮》Jerome-Martin Langlois
最終,正如前文所述,教宗保祿六世決定重申教會在此議題上歷代傳統的教導。他拒絕接受該委員會的建議,表示其中某些主張「不合教會訓導權對婚姻倫理教義所堅持的主張」(6號)。教宗對委員會的建議如此堅決反對,他引用聖經、聖傳與自然道德律來說明為何該委員會的結論是錯誤的。
 

教宗聖保祿六世的預言
《人類生命》通諭一經發表,迅速引發了強烈反對。令教宗保祿六世深感痛心的是,在公開反對通諭教導的人當中,竟包括了許多神學家、神父,甚至不少主教。
然而,通諭問世至今已五十七年,我們如今得以回顧過去,從保祿六世生前所無法享有的歷史視角,重新審視此通諭的真理與深遠影響。
在這份文件中,教宗保祿六世做出了四項預言(或可稱為先知性的預言),說明若阻孕行為被認可並廣泛實施,將會導致哪些後果。
他預言:
一、夫婦的不忠和道德的普遍低落。
二、對女子失去尊敬,視她們為自私享樂的工具。
三、政府將受到誘惑,濫用權力,以強制手段進行人口控制,要求夫妻以阻孕或墮胎方式限制家庭規模。
四、人類會對自己控制世界和自己身體的權力產生誇大的看法(參見《人類生命》通諭,17號)。
如今,證實這些預言的實際證據已多如繁星,幾乎隨手翻閱報紙頭條即可列出一長串清單。

 

現代證據證實了教宗的擔憂
讓我們逐項簡要回顧這些預測:
首先,離婚率的激增,「多角戀」與反覆同居等現象的常態化,以及今日交友文化中,僅共進一餐或看一場電影後便預期會發生性行為,這些都顯示出道德淪喪的現況。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現今越來越多專家開始警告:年輕女性正不斷遭到性伴侶暴力對待。這樣的現象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年輕男性沉迷在色情文化中,視「性愛窒息」等行為是正常且值得嚮往,以至於他們甚至無法想像除了貪婪和暴力之外的任何其他表達性的方式。
第三,從中國、印度,甚至美國等地關於人口控制的黑暗歷史,確實證實了教宗對濫用權力的憂慮。
最後,如今我們見到一些科技菁英如Elon Musk,公開推廣激進的跨人類主義夢想,幻想人類與機器「結合」,獲得如神一般的智慧、力量與能力。這些科技官僚似乎根本無法想像:人類的能力理應受到某種限制與約束。
此外,還有如體外受精(IVF)等反烏托邦作法的正常化,包括對胚胎進行基因篩選與淘汰所謂的「不良」胚胎;日漸興盛的「代理孕母」產業,更是將女性的身體予以買賣,當作他人子女的「孵育器」等等。
 

教會對真理與慈悲的召喚
儘管《人類生命》通諭的預言已被強而有力地證實,其教導仍廣泛遭到抗拒,不僅在整體文化中如此,在教會內部也不例外。雖然每週或每日參與彌撒的天主教夫妻較可能遵行《人類生命》通諭的教導,但大多數自稱為天主教徒的夫妻仍然使用阻孕方式,並認為教會的教導過於理想化、難以實踐。
然而,在關於性倫理與婚姻之愛的教導中,教會始終強調:見證真理的同時,必須謹慎地結合慈悲與溫柔。然而,有時我們確實並不總是清楚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尤其是教會面對現代的文化和社會,這種文化和社會對阻孕心態的危害視而不見,並執意推動其關於性、婚姻和家庭的看法。
關於阻孕的問題,教會一再承認:她蒙受天主託付崇高的道德標準,須守護婚姻的本質與美善,對某些夫妻而言,可能難以理解與遵行。然而,值得我們在此回想基督宣講婚姻不可拆散的教導時,門徒的反應。
當門徒詢問耶穌,為什麼梅瑟准許人休妻時,耶穌明確地回答:「梅瑟為了你們的心硬,才准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如今我對你們說:無論誰休妻,除非因為姘居,而另娶一個,他就是犯奸淫;凡娶被休的,也是犯奸淫。」(瑪竇福音19:8–9)
門徒因而震驚,難以置信地回答說:「人同妻子的關係,如果是這樣,倒不如不娶的好。」對此,基督的回答很有啟發:「這話不是人人所能領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賜的人,才能領悟。……能領悟的,就領悟罷!」(瑪竇福音19:10–12)
換句話說,真理是永恆不變的,無法改變;人可能在以真理為標竿的實踐過程中跌跌撞撞。然而,作為被召叫邁向成聖的人,我們應當努力走那條窄路,天天在意志與情慾上鍛鍊自己,使之順從道德律的要求
 

理解漸進法則(The Law of Gradualness)
當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領導下的信理部(Congreg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 CDF)發布了一份文件〈《人類生命》的倫理規範與牧靈責任〉,當時的部長是拉辛格樞機主教,該文件仔細討論如何在阻孕問題上平衡真理與憐憫。
信理部總結了牧者必須採取的方法,寫道:
教會作為慈母和導師,被要求從主的態度中汲取靈感,從主那裡獲得牧靈之愛的禮物;這是一種充滿愛、理解、耐心和憐憫的態度;同時,在宣講與提出真理及倫理規範時,也必須清晰而堅定,因為遵守這些規範是過一個真正且圓滿的人性生活,以及我們每個人蒙召走向成聖之路的必要條件。
信理部指出,基督對犯姦淫婦人的回應,是教會在牧靈上的典範:
耶穌對那位曾經犯罪的婦人所說的話,極其清晰又具代表性地展現了祂的牧靈態度:「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不要再犯罪了!」(若8:10-11)耶穌直指善惡,不歪曲道德真理,反而以最明確的方式為真理作證。祂向那位犯罪後悔改的女人施予慈悲的愛,引領她回歸真理,獲得救恩。」
該文件以最清晰的措辭重申了《人類生命》通諭的教導,信理部寫說阻孕本身就是一種在其本質上始終屬於道德失序的行為,因為無論主觀意圖、動機或情況如何,它在客觀與本質上皆違反了『表達丈夫和妻子完全彼此給予的天生語言』。(《家庭團體》(Familiaris consortio)宗座勸諭,32號)。
然而,信理部補充說,這裡可以應用所謂的「漸進法則」(lex gradualitatis)。換句話說,牧者有權承認特定對象的主觀罪責(subjective guilt)可能更大或更小,這取決於其生活情況和背景。然而,這「絕不能與不可接受的『漸進法則』理念相混淆
也就是說,儘管主觀罪責可因人而異、須個別審視,但某些行為的客觀倫理真理卻不能改變。
 

阻孕與出生率下降
本週一則重大新聞指出,美國的出生率已降至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新低。根據最新數據,美國目前每名婦女生育的子女數不到 1.6 人。這遠低於「人口替代率」2.1,意味著如果沒有移民支撐,美國人口將開始減少。
如多家媒體所指出,這對美國而言是一項重大轉變。在大多數已開發的西方國家出生率急劇下滑、遠低於更替水準時,美國原本一直維持相對健康的出生率,直到近年才開始明顯下滑。

美國疾管署公布總生育率,2023年,每位婦女平均生育 1.617 名孩子

當《人類生命》通諭頒布時,全球都陷入人口過剩,引發世界末日的恐慌。通諭甚至對此表示認同,並指出雖然政府可採取某些措施以應對「人口問題」,但任何這類措施都應完全根植於自然道德律。
然而,如今有人主張,這點可能是通諭未能完全預見之處。雖然保祿六世教宗正確預測了廣泛採用阻孕所帶來的道德影響,但在當時,很難想像關於人口過剩的宣傳最終竟會「如此成功」,以致阻孕心態深植於整個文化當中。
 

為何《人類生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當保祿六世撰寫這道通諭時,人們普遍認為,結婚生子是人類最重要的事之一。然而,阻孕與墮胎文化興起,徹底顛覆了這個觀念。
我們越來越常看到夫妻採取明顯的享樂主義世界觀,他們故意選擇不要孩子,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對財富、娛樂和旅行的渴望。
因此,在我們慶祝《人類生命》週年紀念日的同一周,我們又一次收到了這則通諭預言的證據,這真是來得剛剛好。諷刺的是,發達的西方國家恰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健康和自由水平的同時,卻陷入了人口自殺的處境。
兩位維護生命的教宗:被封聖的教宗保祿六世,任命Karol Wojtyla(未來的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為樞機主教
我們的文化被性革命的精神所困擾(這是一種黑暗的精神),它將人們的注意力轉向內在,去餵養自身的慾望和自我。保祿六世教宗藉由《人類生命》通諭,企圖驅逐這樣的精神,鼓勵夫妻選擇更高的道路,即成聖之路。
這條道路或許艱辛,但夫妻們總能懷著對天主慈悲寬仁的堅定信靠而勇往直前,並懷著望德,當他們的慾望與行為日益與真理緊密結合時,所獲得的賞報將遠超過世間一切的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