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探討

2025.08.18 天主教家庭如何更新世界


家庭教會:天主教家庭如何更新世界

作者:Shenan J. Boquet神父
日期:2025年8月11日
文章來源:Human Life International “The Domestic Church: How Catholic Families Can Renew the World”

加爾各答的聖德蕾莎修女說:「
若你想改變世界,就回家去愛你的家庭。
教宗良十四世:「
我願提醒已婚夫婦,婚姻不是一個理想,而是真愛的標準,這愛存在於一男一女之間:一份徹底的、忠貞的、並且能孕育生命的愛。這愛使你們成為一體,並使你們按照天主的肖像,將生命的禮物傳遞給他人。
在這個被個人主義、不穩定與文化混亂所撕裂的世界中,家庭擁有治癒的力量。至少,這是天主教會持續不斷的教導,特別是在近幾十年來,家庭遭受攻擊日益嚴重,無數家庭破碎,導致了難以計數的痛苦與混亂。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家庭團體》宗座勸諭中寫道:「
人類的未來命運在乎家庭!」(86號)。在同一份文件的另一處,他稱家庭為「社會的第一個生命細胞」(42號)。
這些並非單純的口號,而是顯而易見的真理。若沒有堅固、忠信的家庭,就不可能有穩定的社會、持久的文化與永續的文明。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所課堂,在這裡他們不是透過說教,而是透過身教來學習。父母每日的見證塑造孩子的是非觀念、對天主的理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愛的第一所學校
《天主教教理》宣告:「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原始細胞」以及「培養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所學校」(1657、2207號)。
這表示,無論任何機構(即便擁有充足資源與完善架構)都不能取代父母的角色。正如《家庭團體》所強調的:「
父母給予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是基本的,因為這和傳授生命是相連的;對其他人的教育角色來說,父母的角色是原始的和首要的……」(36號)。
天主教父母必須嚴肅看待這份使命。將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全數外包給學校或堂區是不夠的。父母必須成為首要的教育者、首要的福傳者,以及首要的靈修導師。

           未來的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和他的父母

正如教宗良幾天前所言:「
家庭通常是我們最先獲得愛與支持的地方,這份愛與支持使我們能向前邁進,並克服生命中的各種考驗。
正是在家庭中,孩子第一次接觸到真、善、美。他們透過觀察父母的愛來學習犧牲的意義。他們透過經驗父母與兄弟姊妹的寬恕來學習基督的寬恕,尤其在他們彼此造成傷害之時。他們學習進入深刻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在這些關係中,每個人都將他人的益處置於首位,並願意忽略對方的缺點,以培養一份彼此滋養的愛。


當家庭破碎,文化也隨之崩解
然而,若沒有完整而穩固的家庭,孩子便暴露在世界上各種邪惡力量的攻擊下。在《沉默的力量》(The Power of Silence)一書中,羅伯特・薩拉樞機(Cardinal Robert Sarah)一再哀嘆家庭所遭受的攻擊。他在書中寫道:「
家庭是愛的堅固堡壘!它是所有身陷險境者的最後依靠。當一切不順時,人自然會回到家庭。
然而,他也接著哀嘆:「
從離婚到性別理論,再到墮胎與阻孕,家庭制度似乎成了所有攻擊與蔑視的焦點。
由於這些攻擊,許多年輕人不再體到家是避難所、安全感和歸屬的感受。對許多人而言,家不過是親屬共同居住的建築物,但並沒有真正的「住在一起」。每位家庭成員都過著孤立的生活,或去上班、或去上學,盡可能少待在家裡。他們不一起用餐、不一起遊戲、不一起祈禱。
對另一些人而言,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家。他們在不同的房子之間來回度過時光,有時與母親同住,有時與父親同住,或許還會和父母輪流交往的伴侶住在一起。
 

文化與靈性的傳承
如同任何學校,家庭是記憶的守護者。在家庭的圍牆內,孩子學習他們從何而來、他們信什麼,以及他們如何歸屬於一個團體。他們由家庭的故事、節慶的傳統,以及祖先在信德中生活及善終的榜樣所塑造。
因此,家庭便成為連結幾代人之間活生生的橋樑。不僅僅是傳承習俗,更是傳承一種世界觀,一種以尊嚴、愛與責任為基礎的人生觀。這份傳承成為孩子的指南針,指引他們在日益失根的世界中航行。
當家庭破碎時,這條鏈就會斷裂。孩子們被迫建構自我,卻缺乏必要的工具。這常常導致深層的身份危機。
薩拉樞機在《沉默的力量》中寫道:「
我認為,家庭是一種魔鬼完全無法忍受的制度。」他繼續說道:「因為家庭是愛與無償奉獻的卓越境界,它激起了魔鬼的憎恨與暴力。更深一層地說,父親、母親與孩子的結合,乃是天主聖三生命合一的體現。透過攻擊家庭,魔鬼企圖褻瀆這個三位一體的結合。最重要的是,他想奪去無辜兒童的愛與幸福童年。在摧毀家庭的過程中,那位『從起初,牠就是殺人的兇手』所做的,不過是在重演對聖嬰的屠殺。
 

聖德的見證
然而,天主教會對家庭的讚美不僅止於此。家庭不僅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也是愛的第一所學校,更是「家庭教會」!換言之,家庭直接參與教會本身的救恩使命。

                                                                   
馬丁家庭

正如我上週所寫的,教宗良十四世最近特別強調里修的聖女小德蘭的雙親:聖路易與聖澤莉·馬丁(St. Louis and Zélie Martin)的見證,他們因在婚姻生活中的聖德而被冊封為聖人。教宗良說:「
教會將他們視為婚姻生活的模範見證,以此告訴我們,當今世界需要婚姻盟約,才能認識和接受天主的愛,並憑藉婚姻盟約的合一與和好力量,戰勝那些破壞人際關係和社會的勢力

這是一個響亮的號召。教會與世界的更新並非始於立法機關或企業董事會,而是始於客廳、廚房,以及家庭的餐桌。復興開始於父母將基督置於生命中心,並養育出知道自己被愛、為使命而受造、並被召往天國的孩子
 

世界的家庭傳教士
同樣地,天主教文化並非主要建立在堂區或學校,雖然這些都極為重要。它始於家庭,因為在這裡,孩子們在這裡第一次聽到福音,並看見基督徒生活的榜樣。
即使只是簡單的舉動,如飯前祈禱、全家一起吃飯,以及在日常平凡事中彼此展現愛,一個天主教的家庭就已在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與天主及近人建立關係
換句話說,聖德並非專屬於隱修院與大教堂;它是在日常生活隱微的角落中培養出來的,在換尿布與睡前祈禱中,在一起吃飯和分擔悲傷中,在家庭生活的平凡中孕育出來
在這個意義上,家庭就是教會的傳教前哨。藉由團結、慷慨、對生命的開放,以及對真理的堅守,天主教家庭比任何言語都更有力地宣講福音。世界或許無法理解、甚至不願相信教會的教導,但它無法忽視愛的力量。
聖若望保祿二世美妙地表達過:「
家庭有維護、啟示和傳授愛的使命,這是天主對人類的愛,以及主基督對其淨配教會的愛的活反映和實在的分享」(《家庭團體》,17號)。
 

世界中的聖家
教會向世界福傳的使命,奠基於家庭的力量。每一種聖召,無論是神職聖召、度奉獻生活,或是基督徒婚姻,都源自於家庭。每一位聖人,起初都是一位兒子或女兒。而每一種文化,都是由一個家庭開始。
這正是教會為何孜孜不倦地捍衛家庭,抵抗一切威脅。因為當家庭受到破壞時,文明的根基就會動搖。

Bartolomé Esteban Perez Murillo 繪《聖家》

薩拉樞機在《沉默的力量》中寫道,捍衛與支持家庭的需要「
刻不容緩」。他說:「這不僅僅是道德責任;它更是屬於靈性戰鬥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幫助夫妻終身忠誠地彼此相愛。因為他們體現了天主對祂子民,特別是對最弱勢群體和兒童的忠誠。
 

福音的生活見證
在我們這個時代,天主教家庭必須以更新的勇氣與清晰的思維站立起來。他們必須拒絕這個時代的錯誤,擁抱家庭教會的身份。他們必須深愛子女,虔誠祈禱,並滿懷希望地養育子女。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家庭團體》的結尾,呼籲人們要勇敢且充滿信心:「
家庭,你要成為你自己!」(17號)。換句話說,就是要擁抱你的身分、活出你的使命,並信賴基督的恩寵,祂將聖化你們的愛
因為,正是透過家庭,教會將更新這個世界,一次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