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News

2025.09.01 生物學關於人類胚胎的事實

生物學關於人類胚胎的事實
 
文章來源: Jérôme Lejeune Foundation ” Keys to Bioethics”


人類的故事-始於受精

一個新的「人類生命」始於父親的精子所帶的遺傳訊息,與母親的卵子所帶的遺傳訊息結合的那一刻。當受精(fertilization)完成,一個新的「人類」(human being)便開始了他的生命。在那一刻,這個人的獨特遺傳基因,甚至性別,已被決定。這並不是一個假想中的人類,而是某位人未來會被取名為Paul或Virginia的其生命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受精卵(zygote, 或稱接合子)是胚胎(embryo)的第一階段,其中母方的 23 對染色體與父方的 23 對染色體結合;它的直徑僅 0.15 毫米。

胚胎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擁有「人類遺傳基因」的生命體。因此,它的本質,事實上就是一個「人類」
接著胚胎會分裂成 2、3、4、8 個,甚至更多細胞。細胞之間彼此傳遞訊號,顯示胚胎正在自行組織運作。從受精卵到胎兒,一切發生有條不紊。這個過程是連續的、逐步的、協調的。(胚胎期是從受精卵開始至8周,胎兒期是9周至出生前)

 

懷孕
懷孕是指一位婦女受孕後的狀態,從受精開始直到分娩結束。
懷孕期的計算方式有兩種:
  • 以受精當天起算,計算胚胎的發育月份。
  • 以停經週數計算,從上一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
如果一名婦女的月經週期為 28 天,受精通常發生在週期的第 14 天。
當婦女因為月經延遲而察覺懷孕時,她的寶寶其實已經至少 14 天大了。
在第 18 天,他的心臟就會開始跳動。


 

常見問題

胚胎不就是一團細胞嗎?
不是。有人把胚胎說成「一團」或「一塊」細胞,好像它不是一個「有機體」。然而,從一開始,胚胎就是一個透過連續發展自行組織運作的生命體。精子穿透卵子的那一刻,就決定了發育中的胚胎哪一邊是頭、哪一邊是腳。從受精的瞬間開始,一連串事件(胚胎基因密碼的表達、蛋白質的合成)就啟動,指向胚胎的發育。例如,胚胎會分泌賀爾蒙,使母親的月經停止,並開始準備她的乳房供哺乳。因此,胚胎絕對不是一團細胞。

胚胎從受精那一刻就是人類嗎?
,因為一男一女不能孕育出任何非「人類」(human being)的生命。
,因為一個人類獨特的基因遺傳特徵正是在那一刻決定。
如果人類不是從受精開始,那麼它永遠不會開始,因為新的遺傳訊息又能從何而來呢?甚至「試管嬰兒」(test-tube baby)這個詞本身也顯示這已被全世界普遍承認。

胚胎是人類,但…是「位格人」嗎?
一個人類(human being)怎麼可能不是「位格人」(person)
歷史上,唯一不被視為「位格人」的,是奴隸。
如果我們決定某些人類不是「位格人」,那麼,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社會裡?
胚胎在著床之前,就已經與母親展開生物學與免疫學的「對話」(cross-talk),以提早被辨識,避免被排斥。胚胎甚至會把幹細胞傳送給母親,用來治療母親可能存在的病理狀態,因此可以說,胚胎發展出醫療功能,成為母親的「小醫師」。

認為胚胎是人類,只是個人意見嗎?
不是承認受精是人類新生命的開始,並不是個人想法或意見的問題,而是一個「生物學的事實」。所有科學證據都指向這個方向,沒有任何證據能否定它。沒有人能誠實地懷疑這件事。

什麼使人類胚胎成為一個人類?
一個生命之所以為人類,不是因為其特質、能力或成就,而僅僅因為其本性他或她屬於人類物種,屬於人類這個大家庭,與所有男性和女性一樣,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因此,他或她就是一個人類。

胚胎或胎兒會感到疼痛嗎?
我們現在知道,胎兒自懷孕第五個月起就能感受到疼痛,而且由於胎兒沒有任何可以對抗疼痛的調節或緩解能力,其痛苦尤其強烈。

胚胎依賴母親,那他還算人類嗎?
是的。像任何生命一樣,胚胎需要適合的環境才能成長。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存在依賴性。我們都需要食物和氧氣。難道有人能赤身裸體在南極生存嗎?依賴母親並不使我們更像人類或更不像人類。依賴的程度無論多深,都不會改變一個人的本性。胚胎在母體內受到保護和滋養,並不代表子宮內的孩子是母親身體的一部分。胚胎的每一個細胞都與母親不同。

如果胚胎看起來不像人,他還是人類嗎?
是的。人類的身份不是只以外表為標準。此外,同一個人在生命過程中會呈現不同的外貌:胚胎、嬰兒、兒童、成人、老年人。胚胎的外觀反映了其在那個發育階段的人類特徵。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些胚胎發育的形態,而所有特徵,包括眼睛的顏色,都已經被預先「刻寫」或記錄在胚胎中。

總而言之,胎兒是人類,因其DNA特徵(人類DNA);自受孕那一刻起與母親的關係;其主體性的生物角色;以及在子宮內作為一個病人,與成年的人類個體無異。

懷孕從精子與卵子結合(受精)時開始,儘管女性在胚胎著床於子宮壁之前可能尚未察覺。